close

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55個刺激提問:把好事做對,思辨後的生命價值問答,國際NGO的現場實戰



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

55個刺激提問:把好事做對,思辨後的生命價值問答,國際NGO的現場實戰





55個刺激提問:把好事做對,思辨後的生命價值問答,國際NGO的現場實戰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有人說

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

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

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

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

一句句 一頁頁

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

像我呼喚

帶領著我一起遨遊

直至最後一頁

在博客來看到

55個刺激提問:把好事做對,思辨後的生命價值問答,國際NGO的現場實戰

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

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

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

已經練就到了

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

而#GOODS_NAME#

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

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

便覺得韻味非常

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

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

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

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

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~~~



55個刺激提問:把好事做對,思辨後的生命價值問答,國際NGO的現場實戰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早安,古埃及







鷹兒要回家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

  • 相關影片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《55個刺激提問:把好事做對,思辨後的生命價值問答,國際NGO的現場實戰》



    我想「把好事做對」→我學會「把對的事做好」→我變成「自己喜歡的人」

    熱情捐錢,卻覺得愛心被綁架!

    想做善事,卻不知道做得對不對?

    志工之夢,真的無法用金錢衡量嗎?

    我們是否想過自己是以愛之名,還是拿愛當藉口?

    我們是否想過對與錯的答案?好與壞的界限?



    給錢能救命,但是要給一輩子,我該給嗎?

    每個月捐120元,太多還是太少?

    有錢上鋼琴課的孩子,不應該得到營養午餐補助嗎?

    街頭的募款志工原來是工讀生,錯在哪裡?

    不想捐錢給大型組織,還能捐給誰?

    公益組織不應該拿加班費,因為那是捐款人的錢......



    長期在NGO第一線的作者褚士瑩,實戰經驗讓許多讀者有很多問題想問。

    《55個刺激提問》直指核心,尖銳敏感!

    褚士瑩給出了什麼樣的回答?或者褚士瑩給的是「標準答案」嗎?



    他說,幫助別人,把世界變得更美好,是一種專業。

    NGO跟做生意一樣,程序要對,數字要合理。

    NPO如果不顧現實只把「認同」當作資產,還是趕快解散比較實際!

    只要做對的事,大家當然要一起做,這是不合理的說法......



    過去我們認為正確的答案,現在看來可能可笑荒謬;

    現在覺得對的,也許將來是錯的;

    很多人把捐錢等於做好事,很多人把當志工等於做對的事;

    如果不能依賴標準答案,我們的判斷要如何確認?海藍寶水晶功效

    找出禁得起時間考驗的價值,先從這55個刺激提問開始!















      勇於自省,才有強大的自信!

      我推薦給每一個在台灣,願意關懷別人的朋友。--《做工的人》林立青



      不只是為了做好NGO的工作,不只是為了讓世界更美好,而是為了成為一個心安理得、自己也喜歡的自己。--張正,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祕書長,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



      讓每一個做社會服務、關心社會共好的朋友,都能在其中進一步獨立思考,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。--NPOst 公益交流站,葉靜倫主編
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
      褚士瑩



      國際NGO工作者。

      擔任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(銀行信息中心)的緬甸聯絡人,協助訓練、整合緬甸國內外的公民組織,包括各級NGO組織、少數民族、武裝部隊、流亡團體等,有效監督世界銀行(The World Bank Group)、亞洲開發銀行(ADB)及世界貨幣組織(IMF)在缺席二十多年後重回改革中的緬甸,所有的貸款及發展計畫都能符合財務正義、環境正義,以及其他評量標準,為未來其他各項金融投資進入緬甸投資鋪路。



      回台灣的時候,他跟在地的NGO工作者,一起關心客工、新移民、部落、環境、教育、社區營造、農業、自閉症成人、失智症家屬的支持等,希望更多優秀的人才能夠加入公民社會,這個領域的專業人才能夠一起做得更好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55個刺激提問:把好事做對,思辨後的生命價值問答,國際NGO的現場實戰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• 003推薦序1勇於自省,才有強大的自信__林立青

      006推薦序2一本沒有標準答案的書__張正

      009推薦序3把好事做對,是一種專業__NPOst公益交流站

      012【自序】變成一個自己喜歡的人__褚士瑩



      PART 1「我想做好事」所以「我想捐錢」

      026第1回合→突然擁有四 億元跟兩百 年,你會怎麼用?

      030第2回合→給錢能救命,但是要給一輩子,我該給嗎?

      035第3回合→救人為什麼不能救到底?NGO 永遠的兩難

      042第4回合→金錢能否衡量 NGO 的價值?

      045第5回合→NPO 被迫跟企業合作,缺的真的只是資金?

      051第6回合→不想捐錢給大型組織,還能捐給誰?

      055第7回合→每個月只捐 120 元,不行嗎?

      059第8回合→小額捐款到底該不該有下限?

      063第9回合→想做公益,我該如何選擇捐款對象?

      067第10回合→捐款要給「重要」的還是「緊急」的?

      073第11回合→有錢上鋼琴課的孩子,不應該得到營養午餐補助嗎?

      078第12回合→老師為了反墮胎向小學生發起募款,身為家長我該怎麼想?

      085第13回合→募捐物資到敘利亞難民營,有什麼不對?

      092第14回合→用可愛又可憐的孩子照片募款,真的比較有用?



      PART2「我想做好事」所以「我想當志工」

      102第15回合→當一個志工之前,先當一個「人」

      106第16回合→想透過當國際志工認識世界,不可以嗎?

      111第17回合→花錢當國際志工,投資一個謙卑的態度

      116第18回合→想去海外當志工,連經濟獨立都做不到,做得到行為與思考獨立嗎?

      119第19回合→志工帶來的影響,不是自己說了算

      123第20回合→不為所求的當志工,可能嗎?

      128第21回合→無償來幫忙的人,不應該要求品質嗎?

      134第22回合→你是「不得不做」,還是「不做會死」?

      138第23回合→街頭的募款「志工」原來是「工讀生」,錯在哪裡?

      142第24回合→外派 NGO 工作者,到底該不該有「艱苦加給」?

      150第25回合→海外援助中發展出來的戀情,禁得起考驗嗎?

      156第26回合→國際志工Q&A,一次回答!



      PART3「我想把對的事做好」因為「魔鬼藏在細節中」

      162第27回合→公益組織不該拿加班費,因為「都是捐款人的錢」,合理嗎?

      168第28回合→以愛之名的貪婪,社會工作是否看得清

      174第29回合→年底 NPO 印桌曆到處送,值得嗎?

      178第30回合→庇護工場的鳳梨酥竟然是代工廠買來的,我被騙了嗎?

      183第31回合→倡議身障就業之前,一定要先僱用身障人士嗎?

      190第32回合→為反同志團體倡議身障就業,是兩碼子事嗎?

      196第33回合→世界展望會應如何處理同志議題危機?

      202第34回合→被罵到臭頭的 TOMS 鞋,接下來做了什麼?

      209第35回合→Uber 翻轉了乘車體驗,為什麼卻做不出新型態的慈善?

      213第36回合→二手衣捐贈為什麼永遠超出所需?

      218第37回合→教非洲小孩洗手,真的很重要嗎?

      226第38回合→消費者抵制產品,真的幫得了童工嗎?

      232第39回合→「上學就能翻轉赤貧人生」,是教育扶助計畫的天真想像嗎?

      240第40回合→捨不得親人捐贈大體,我該怎麼想這件事?



      PART4「我想把對的事做好」因為「一個不會想的人,做什麼都不對」

      246第41回合→沒想過就行動,寧可不要動!

      252第42回合→想做好事,一定得進非營利組織嗎?

      257第43回合→先把自己顧好再幫助別人,錯了嗎?

      263第44回合→自私的同情,不如踏實的上班

      267第45回合→改變不了世界,就不需要關心世界了嗎?

      272第46回合→轉職進NGO後發現工作跟我想的落差很大,該怎麼辦?

      279第47回合→「外勞」「外配」是中性字眼嗎?

      284第48回合→受虐漁工與 NGO 的道德迷思:如果當時再多做一點,我能改變世界嗎?

      289第49回合→海外異鄉工作者如何過節?

      296第50回合→為什麼台灣人歧視在臺移工,卻不怕到大陸工作?

      302第51回合→進 NGO 一定要會講英文嗎?

      307第52回合→給裴大生:有沒有關係、需不需要幫助,由誰決定?

      313第53回合→要追的議題太多了,到底該如何關心世界?

      317第54回合→社工為了合乎個案需求而不通報,該自首嗎?

      322第55回合→想很多卻不會思考?思辨力帶來 NPO 專業



















    【作者焦點專訪】



    Q:請問褚士瑩,出版本書,想給讀者什麼樣的刺激?

    A:很多人想藉著幫助別人,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。我以前以為讓自己的生命產生價值的方法,就是透過專業,幫助別人,但是在國際NGO組織工作了十多年,才發現真正的價值不只在「做對的事」,而在於學會如何「把對的事做好」,在這過程中,慢慢變成一個自己喜歡的人,這才是最大的獎賞。



    Q:請問褚士瑩,回答書中55個刺激提問時,自己的唯一立場是什麼?

    A:很多過去理所當然以為正確的答案,現在回頭看來卻荒謬可笑。可是誰曉得我們現在認為對的事,又未嘗不可能在未來發現是錯的?雖然我們不斷努力,找尋更好的答案,但沒有人確實知道是否能經得起時間考驗,所以隨時選擇「做對的事」之外,別忘了抱持開放的心胸,挑戰已知,隨時抱著顛覆的打算,用謙卑的態度不斷讓自己進化。



    Q:請問褚士瑩,遇到挑戰的問題時,自己會不會害怕?

    A:我時常提醒自己爵士樂鼓手史提芬?哈利斯說的:「從一名爵士音樂家的觀點來看,真正的失誤是聽不出另一個人在彈什麼,除此之外,每一個『失誤』都是一個機會。」所以遇到挑戰的時候,我會提醒自己,錯誤、挫折、跟挑戰,都是偽裝成「失敗」的「機會」,可以帶我到一個更好的地方,成為一個更好的人,開心都來不及了,怎麼會害怕呢?



    Q:請問褚士瑩,你認為自己給出了標準答案嗎?

    A:世界上沒有永遠的「標準答案」,除非你是實驗室的科學家,否則也沒有追求標準答案的必要。就像想做好事的話,「捐錢」「當志工」無論再怎麼重要,也不會是標準答案,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知不知道面對問題時,該怎麼問對的問題,又該怎麼思考。一個知道怎麼想的人,才知道該怎麼做,也才有可能為生命創造價值,成為自己喜歡的人。



    推薦序1

    勇於自省,才有強大的自信

    ───《做工的人》作者林立青




    我和褚士瑩見過兩次面,第一次在NPOst的春酒上,第二次在燦爛時光書店。

    兩次見面都讓我留下深刻印象。



    第一次的春酒,我發現我不能不注意褚士瑩這個人,他的態度溫和卻堅定,外型極有風格和特色,對於席間所有的問題都能夠提出看法,或誠實說自己沒看法。他口條清晰並且態度自然,時而認真回覆,時而幽默開玩笑。那天他無疑是最吸睛的人物,也因此讓我決定回家後認真看待這個人。



    經過上網搜尋,我發現褚士瑩是一個極有魅力和特色的人。他的演講不用投影片,演說時表情自然;上節目所有的回答都從容以對,面對問題充滿自信,與他人互動眼神誠懇,表情豐富。



    而所有特質之中,最重要的是他具有強大的自信心。



    在台灣並不缺乏願意幫助他人、關懷弱勢的人們,但這些善良且滿懷熱情者最大的問題在於應該要如何行動?在面對無力的社會現實下,如何繼續保有自己對人的關懷?如何用正確的行動協助他人,又該如何將有限的資源用在我們所看到的需要幫助者?



    我們都為此感到猶豫,究竟是要如何捐款,又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和精神投入在哪兒?我們期待自己能夠給予這個社會貢獻,同時也擔憂自己投入是否真的有所效果?如果捐助的對象團體反對同志,或是堅守反墮胎立場時,我們又應該如何自處?我們的抵制行為究竟合理還是反而無效?我們所發起的教育計畫是否真的是這些受幫助者所需要的?



    褚士瑩的新書中,直接清晰地回答了所有NPO以及NGO從業者會面對的問題,從NGO行動的困難談到我們該如何應對捐款者以及受助者的期待,他也同時針對願意提供協助的人指出如何看待自己手上的資源,如何選擇捐助對象,甚至更重要的道德難題,我們在面對自己認為正確的行善作為時,是否真的有幫助到真正需要的人。



    從這本書中,我能看出來褚士瑩本人強大的自信,來自於深刻自省。一個能深刻反省自己的人,才有可能持續性地對於這些議題發出思考和批判,指引和論述。我在閱讀的過程中,不斷發現自己過去所認為「正確」的行動,其實很可能是重複累積下的錯誤印象,我過去對於這些NGO組織的期待,也可能是自己的幻想。



    我推薦給每一個在台灣,願意關懷別人的朋友。



    推薦序2

    一本沒有標準答案的書

    ───張正,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祕書長,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




    眾人前仆後繼向他提問,他像個擂台霸主一一接招。歷經五十五次回合對戰,集結了這本刀刀見骨、拳拳到肉的書。乍看,是一本NGO(非政府組織)、NPO(非營利組織)教戰守則;細讀,則是一篇篇關於人生的詰問。褚士瑩反覆叮嚀:要思考、要專業、要務實、要做一個自己喜歡的人。



    阿北很壞,不給答案



    自稱「阿北」的褚士瑩,自序名為〈變成一個自己喜歡的人〉。怎麼「變」?我好想直接聽到答案。不過阿北很壞,不肯正面回答,而是隨手拈來他在世界各地的見聞,給你參考,要你思考,文章行雲流水、引經據典,偏偏就是不給標準答案。而且還尖銳反問:「你確定真的只缺資金嗎?(罵人缺腦子)」「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重要的、什麼是緊急的嗎?(還是罵人缺腦子)」聽到NGO說「這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」時,更不留顏面地說:「我看根本是你不會衡量吧?」



    看完了書沒有得到答案(還被羞辱),很失望。但是真實的世界,不正是如此複雜難解嗎?就算在會議室制訂了嚴謹的SOP(標準作業程序),自以為預見了事態的演變,無奈迎面而來的每件案子都不同,有的緊急有的重要,有的太大有的太小,更多的是情感(或者關說)氾濫成災,要面面俱到又堅守原則又賓主盡歡,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。



    怎麼辦?阿北雖然很壞,還是提供了不少判斷依據(例如八種影響力指標、五個捐款建議、十個判斷能否成功的標準)。

    不過最最核心的,仍是你自己是否願意思考再思考,以及,有沒有踏出第一步的行動勇氣。



    漢娜鄂蘭與褚士瑩



    褚士瑩要讀者思考,這與知名猶太裔學者漢娜鄂蘭的主張頗神似:



    ......未參與(納粹屠殺猶太人)者的判準是不同的:他們自問,要是做了某些事情之後,如何還能和自己和平共存、心安理得地活著。



    ......這種判斷方式的前提不是高度發展的智慧或複雜的道德省思,而是一種坦然與自己相處的性情傾向,與自我交流,亦即我和自我進行那無聲的對話,而這過程,自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以來,通常就稱之為思考。



    ......那些願意思考、也因此必須自行做判斷的人,和那些不願意這樣做的人,兩者的分界線橫跨了所有社會、文化或教育的差異。



    如果有一條線劃分「思考的人」與「不思考的人」,褚士瑩顯然想把更多人拉向「思考的人」這個團隊。當然,這是很難很難超級難的社會工程。畢竟不思考比較輕鬆,聽命行事比較容易比較安全,就算最後的結果是一場空,那也是SOP的錯,不是我的錯。



    但是,事情不難就沒有樂趣了!我決定響應褚士瑩的號召,加入思考團隊,練習思考,習慣於思考,自己找答案,自己做判斷,不只是為了做好NGO的工作,不只是為了讓世界更美好,而是為了成為一個心安理得、自己也喜歡的自己。



    推薦序3

    把好事做對,是一種專業

    -─葉靜倫,NPOst公益交流站主編




    自從「NPOst 公益交流站」有了褚士瑩的專欄「阿北私會所」之後,多了很多不一樣的聲音。



    一直以來,NPOst 就希望成為台灣公益團體的交流平台,希望所有在社會服務和NGO(非政府組織)領域奮戰的朋友,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支持、方法與力量。



    社會服務與NGO關懷的是弱勢、邊緣族群,包括移工、無家者、受暴婦女、流浪狗、失親兒少、身心障礙者、無依老人、原住民等。公益組織與非政府組織為這些族群提供服務、對社會進行倡議,期望賦權這些弱勢,給予自立的力量。



    台灣在八○年代以前,一直都是國際上需要幫助的弱勢小國。在那個疾病橫行、資訊、技術與科技都尚不發達的時代,有無數熱心的西方傳教士和慈善組織,以愛心和熱情傾注於台灣,有些人甚至一輩子就這麼奉獻在這塊小島上。直至八○年代後,我們才逐漸發展出自我力量,到了九○年代後期,本土NGO如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、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等,甚至能走出自己的路,將台灣的服務專業帶往國際。



    然而,在傳統的「施予」概念之下,有越來越多服務者開始出現疑問:被服務者的心聲究竟是什麼?什麼樣的「幫助」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?為什麼讓受助者參與方案計畫的訂定過程這麼重要?身為NGO工作者,該如何評估、策畫一個真正有益於他者的輔導計畫?跨文化的NGO工作又該如何面對文化與族群間的衝突?



    或者,如果你不是社會工作者,僅僅作為一名捐款人,又有什麼樣的義務與責任?



    不得不面對的是,「助人」已經成為一門專業。如今的台灣,已經發展到不再能用殘補式的愛心與慈善走天下、做好事的階段。我們面對太多結構性的問題:孩子沒飯吃,光給他飯吃已經不夠,還必須探究他為什麼家庭功能失常?無依老人陸續孤單地逝去,光給他們津貼已經不夠,還必須知道有什麼樣的輔具和治療,原本可以提早預防悲劇的發生?身心障礙者不是訓練到會做鳳梨酥就好,還必須了解他們為什麼無法被社區所接受、無法就地得到專業的照顧服務?



    此即是「把好事做對」的本意-助人之前若毫無思慮,所有的「幫助」不只會徒然,還會是種傷害。



    也因此,我們必須不斷的自我扣問,而這樣的扣問不一定找得到答案,NPOst 因此期望打造一個祕密研究室,讓每一個徬徨的助人工作者都能得有意義的回應,「阿北私會所」於焉誕生。



    從二○一六年初專欄啟動到現在,阿北從來沒有一週缺席(如此難得、



















    給錢能救命,但是要給一輩子,我該給嗎?

    Q二十八歲熱血的小NGO負責人:

    我在柬埔寨山區一個小村子裡做教育計畫,教孩子們讀書。我跟村民的感情都很好,最近有幾個村民生病了,跟我尋求醫藥費。雖然這跟我的教學計畫沒有關係,但我是他們認識唯一有經費的人。剛開始我提供了救急的一、兩次費用,卻覺得不斷給錢不太對,可是不給又好像會變成壞人,請問阿北我該怎麼辦,該繼續給他們嗎?

    A處變不驚的褚阿北:

    面對這種兩難,「結果」和「原則」都已經不是最關鍵的事啦!(遞茶)

    ◎給,或是不給,如何給?

    你的問題讓我想到前陣子有網友留言給五月天主唱阿信:「你害我妹妹去跳海,現在昏迷不醒,我不知道她這麼愛你。她寫信給你,你有看到至少回覆一下。」

    無論這個事件是真是假,阿信身為藝人,臉書粉絲群人數逼近三百六十萬人(阿信和阿北,等級未免差太多!)因此時常有網友將之當作「許願池」。阿信偶爾會親自回覆趣味、有創意的留言,但不可能條條回覆。

    這個歌迷「綁架式」的不理智舉動,自然是被譙翻,大家應該都會覺得這種人根本不要理他吧?

    可是萬一是真的,而且妹妹兩天後死了呢?

    網友可能又會大逆轉,責怪阿信明明只要動個手指回覆一下,就能救人一命,為什麼舉手之勞都不願意做呢?

    突然,阿信就變成大壞人了。

    但如果阿信被迫回覆每一個要脅不回覆就去死的歌迷,其他歌迷又會不爽:「只因為我們沒有說要去死,你就不理我們了嗎?」

    所以,現在的你根本就是柬埔寨阿信,你該怎麼辦?

    如果不給他們醫藥費,他們會怎麼樣?會死掉嗎?

    死掉不可以嗎?








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頁數:328

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• 作者:褚士瑩

      追蹤


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大田

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7/5/12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861794877


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    • 館主推薦:★★★★★








    55個刺激提問:把好事做對,思辨後的生命價值問答,國際NGO的現場實戰





arrow
arrow

    loretta320o4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